星期三, 12月 28, 2011

A組文化心理學與實踐L案 (精緻化版)


新版文化心理學與實踐L                             2011/12/27

A組:陳永祥 邱泓凱 周虹伶 張齡方 黃鈺傑 蘇郁涵



新版前言:

上次簡報時發現原先的版本有些缺點,所以加以修訂,成為現下這個版本。修訂要點如下。

1.刪除重複的資訊。項目二(請幫忙訂定一個品牌意象)是主要被修訂的重點,因許多內容已在項目一中表達過了。

2.修改項目二(幫王董說出對品牌各方面的想像主要客群一節中詞不達意及不通順之處。

3.修改消費者互動活動,使其與主要客群的論述一致。

4.新增廣告短片4.4,以呼應對主要客群之論述





一、幫王董說出對品牌各方面的想像:

主要客群:

鎖定在40歲上下的工作專業度高、中高階級(就經濟實力而言)、中高層白領(就權力結構而言)的精英階層男性。他們厭倦商業化、普遍化的,如制服一般的名牌。他們有自己的堅持及原則。他們想要成為(或已經成為)有文化、有藝術氣息、有個人風格、注重精神生活的雅痞。



而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比起較低階的族群他們承擔較多的責任,與壓力,這些主要來自不確定的結果、不易克服的困難、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以及沒有時限的工作負擔。面對這些,他們更容易感到焦慮,更容易覺察生命正在無情流逝及遠離感性所帶來的傷感。因此他們必須合理化自己的處境(無論他們自己有沒有意識到),以說服自己這一切是值得的。最顯著的合理化行動包括消費(例如買衣服;物質的)及尋找同類(或能理解、接納的他者;精神的)。然而在心裡的底層,他們知道自己其實並未被說服,所以除了努力留在圈內,還試圖逃脫,真是矛盾的情結。而最方便,最經濟的脫離方式就是藉由幻想和小小的實踐,因此他們憧憬「遠方」的生活,例如去藝術、人文聚集的地區、穿歐洲、美國的時尚衣服、以及到古建築區懷舊(「游走在時尚與現實之間」)。但當他們某種程度地找到慰藉時,例如身處同類之中,他們還是無法忘記逃離的衝動,所以他們急切的要標示自己的不同及優越(「穿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工作之外,這些人通常都已經有感情對像,但這種親密關係通常也形成另一個焦慮來源。這些女性隨時滲進他們的世界。她們管理他們的生活、干涉他們的交際對象,甚至對他們的穿著評頭論足表示異見。他們快要淹沒了。但那顆不安的心終究無法無限後退,於是他們試圖藉著穿著尋回那幾乎消逝的形體,並且在核心品項上(自我像徵物,最後的防線)堅持已見。



總之這是一群處在多重矛盾與焦慮之中的消費者,他們企圖藉由搭配服裝的過程找回自己。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當他們穿戴上自選的服飾那一瞬間,現實生活中那些被犧牲的我好像又重新回到身上,而「遠方」也似乎不那麼遠了。



商品風格:集合國際高檔精品,提供顧客更多選擇。特別的設計、多樣化

         的選擇,跳脫太過大眾或商業的流行,供消費者按各自的想像,  

         自由配置與組合。

品牌意味:精緻而多樣的商品,獨到的雅痞品味。

店舖選址:藝文區、古城,離都會近。借以強調品牌的特殊品味,遮掩商業          氣息。另一方面,也假設前往這些地區的人之中有很多潛在的消費者。

經營概念:兩個營運區塊(概念店、貿易)的互相支援。概念店重點為宣傳,

         而非實際營收。貿易方是獲利重心。

             (ex:御茶園的實體店面與罐裝飲料產品之間的關係)

消費型態:非必須之消費

服飾:一個同時代表成就與焦慮的符號,也是自我概念的張顯及延伸。

二、請幫忙訂定一個品牌意象

a.實體面:我們是框架,是為了呈現您而存在。(品牌沒有品味,顧客才有。是顧客的搭配使得特殊品味出現了)

b.意像面:有「遠方」感、文化感、意義感,貼合自我的內在與外表。

三、請說明精選店的意義概念,並且幫這個品牌舉辦一個與消費

者互動的活動。

a.精選店的意義概念:主要作用不在於營利,而是提供一個展示商品、以及和顧客互動交流的空間。透過空間氣氛的建立(仰賴裝潢、服裝等組合),一方面讓顧客得以在實體空間中完成品味展現的滿足,甚至可發揮聚集同類族群的效果。一方面也支撐、宣示品牌的意象。



b.舉辦消費者互動活動:

舉辦生命故事與服裝或美學講座,邀請文化學者分享服飾是如何陪伴自己長大的,也將邀請大家帶自己的服飾來,分享穿的經驗,並且在敘說與聆聽的過程中,逐漸與身邊的人及空間產生感情連結。訴求:讓顧客了解服飾具有象徵意義,是自我概念的張顯及延伸,不只是講求好看、有質感、或外觀與眾不同而已。



.發展你關注的品牌要點,並使用辯證法的圖示開始生產

一個品牌意義(故事、影片等等)



4.1剛下班穿著西裝的中年男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溫和陽光),路途經過不同的反映物,櫥窗、工人搬運的鏡子、水池倒影,每反射一次就換裝一套衣服,直到像是路邊大型的屏幕反射才搭配滿意,心滿意足的走路回去。標題字是:你的品味是我的使命



4.2

短片A(文化順服篇,主角男性,面無表情,defined):

1:第一次呼吸,被醫生包上毛巾。

2:第一次生日,被當作玩偶打扮。

3:第一次上學,穿制服。

4:第一次上班,穿樣式相同的工作服。

5:第一次約會,穿對象接受的衣服。

6:第一次婚禮,穿習俗接受的衣服。

7:第一次慶功,穿職場接受的衣服。

8:字幕:To defineor to be defined,你選哪一個?

9:商標。



短片B(文化抵抗篇,主角男性,一臉無辜、調皮,defining

1:第一次呼吸,被醫生包上毛巾,後來踢開。

2:第一次生日,被當作玩偶打扮,後來弄髒。

3:第一次上學,穿制服,後來弄破。

4:第一次上班,穿便服,因為昨晚洗的「工作服還沒乾。

5:第一次約會,穿異服」;因為忘了買對象接受的衣服(故意晚下班,錯過服飾店的營業時間)。

6:第一次婚禮,穿異服」;因為原本的禮服被喜歡拿剪刀亂剪的外甥剪破了(前一晚故意將它放在可讓外甥找到的地方)。

7:第一次慶功,穿異服」;因為「工作服」被咖啡潑灑(瞧見同事端了咖啡走來,故意突然起身,然後撞到)。

8:字幕:To define, or to be defined,你選哪一個?

9:商標。



4.3

帥氣男子走在米蘭的街頭,石子路,壁燈,街道兩旁都是時尚的名牌店家。

男子走過一間又一間,每進一間店出來就換一套新衣服(名牌的服飾),並搖頭失望。直到看到一間沒有招牌.櫥窗上放了一個人型模特兒(跟男主角長得一模一樣)的店,站在門口相望了一下,遲疑的推開門走進去。畫面切換成深紫色的底,秀出slogan「只屬於你」「that’s all you want」之類….



4.4短片(心理動力篇:你在哪裡?)

1:男子西裝筆挺,出門上班。背後傳來太太的交代:「今天早點回家,晚上帶小孩去看牙齒。」男子消失於繁忙的交通、趕上班的人群中。

2:走進大樓辦公室。還沒進到辦公室,業務員就半路攔截:客戶要求降價;生產部經理告知:產量落後,無法按時交貨;秘書通知:老董晚上召開會議。關上辦公室的門之後,看見老總在桌上留下的字條:「無論如何都要標下A案」。每個訊息都使他的形體消失一點點:膚色、手、腳、臉…最後變成隱形人,只剩下西裝。

3:隱形人繼續看報表、接電話、打電話、交代事務、出門拜訪客戶…仍然談笑生風,但與其互動的對像均未察覺異樣,他們臉上仍露出滿意的笑容。

4:隱形人行經玻璃帷幕大樓,驚訝發現自己只剩一身西裝。舉頭望去,世界停止運轉(行人、汽車都靜止不動),所有可以顯出倒影的地方(汽車玻璃、玻璃杯、…)都如此顯示。

5:從靜止不動的街道遠處,出現一個用油彩動畫畫成的男士,綁著頭巾、束腰,帶著項鍊,穿著牛仔褲。這位油彩男邊跳舞邊接近男子,凡經過的人及物均變成油彩動畫,隨著音樂起舞。油彩男經過男子時,男子捲入其中。

6:標題:你在哪裡?商標。


星期五, 12月 23, 2011

「反思與社會實踐」選課說明會說明文件

「反思與社會實踐」選課說明會

歡迎你來參加「反思與社會實踐」的選課說明會!

    這是一門需要熱情與時間投入的田野實作課程,投入地越多收穫也會越多。在聽取了此課程的說明(以及參閱了本文附件之「課程大綱」)之後,請審慎評估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動力與時間與我們一起展開一趟充滿驚異與自我反思的田野之旅。

經過思考之後,若你仍然願意選修這門課,請依下列格式填寫你的報名文件,並請在1227(二)之前寄送到023966@mail.fju.edu.tw(張慈宜)及084561@mail.fju.edu.tw(蔡秦倫)兩個信箱。

由於修課人數的限制,以及「多層次反思所建構的社會生活」課程模組的選課機制,我們針對各項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之後,將在1230(五)以電子郵件回覆報名同學是否入選這門課程。

「反思與社會實踐」課程報名文件的格式如下:
1.  個人基本資料:系級、學號、姓名、聯絡方式(email手機號碼,皆請提供)
2.  是否選修過「多層次反思所建構的社會生活」課程模組的課程?哪一門課?
3.  選修本課程的動機
4.  與此課程相關的任何學習或者實踐經驗簡介





附件
一百學年度「反思與社會實踐」課程大綱

授課教師:張慈宜
學分數:3
修課人數上限:20
時間:週一晚上6:00~9:00
地點:聖言樓851教室


一、課程開設背景說明
由輔大社會系及心理系教師所組成的教師團隊以「多層次反思所建構的社會生活」課程模組計畫案,參加教育部100學年度的「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徵件,在眾多的參選團隊中,幸運獲選為教育部補助的計畫案之一。

本課程為此課程模組所規劃的三門課程之一,屬於進階的田野實作課程。前兩門課程則為「社會科學中的反思性與創造力」及「文化心理學與實踐」,已於100學年度的第一學期開設完畢。

對於此課程模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多層次反思所建構的社會生活」計畫網站(http://023966.blogspot.com/)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

二、課程目標
1. 規劃格鬥天堂、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及蘆荻社區大學等長期針對社會被邊緣化群體提供服務之另類社會實踐場域為田野場(註:田野場域有可能會因實際的狀況而有所調整)。期許學生從他者與自身的肉身遭逢中,一方面啟動身上對於弱勢他者之社會情感,並重新調整自己對於社會運作之解釋框架;另一方面則不斷返身回觀、反映自己的思維框架、價值體系,重新探索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將如何在此社會中安身立命。

2. 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讓學生明白探究應該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服務於自身及社會任何令人困惑難解之議題的行動,而不是屬於科學家或學者的專利。探究是為了更有效的行動及改變。為了協助學生們探究自己的認識論及思考框架,將引介Chris Argyris Donald Schon 之「行動科學」及「反映思考」方法作為本課程田野督導之基本方法。

三、課程主軸結構
1.  課程的初始階段簡介行動科學及反映回觀方法的一些重要概念,並使用學生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示範說明這些方法如何協助探究行動的前進,為日後要針對探究行動進行反映進行鋪墊。
2.  學生須選擇一個實際的實踐場域(社會田野)進行其探究行動。學生必須實際進入社會田野行動及操演,才能確實從行動中進行反映,『從做中學』(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從書本中學習),並且建立自身與知識探究/ 問題解決以及社會的聯結。
3.  有別於傳統學校課堂學習,由老師設計學生所要學習的主題及範圍的作法,本課程之學生必須從對田野場的觀察思辨中,自行設計(並且後來調整)其參與位置與探究行動,主動建構問題的能力亦為本課程所重視。
4.  邀請學生針對有興趣探究的實踐場域進行任務編組,以小組作為探究的行動單位。為了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及視角可以從彼此參看,互相激盪中,反映出自身的思考框架,激發出創新的問題思維及行動方式,要求社會系及心理系的學生必須混合編組。以小組作為探究學習的單位,還有一個好處,即除了可以在探究行動中相互參照、共學前進之外,學習如何與人合作,反映自身在團體動力中的面貌,及如何推動團體成員一起前進亦是大學的重要教育目標。
5.  課程主持人(授課者)負責協助學生對其思考框架及行動邏輯進行反映及重構,並催化進一步行動的動能。
6.  課程的最後階段,小組將探究的成果發表。這個行動的意義遠大於『驗收』小組的成效,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小組必須將其探究行動的一個暫時性的結論與收穫(以及說不定從其探究行動中衍生出更多待解的議題)與公眾(擬擴大邀請參與座談對話的對象,而不侷限在一同修課的同學與老師)對話,真實面對其探究行動乃是一項社會行動的事實。

四、作業設計
1. 針對田野行動書寫具反身性及反思性的田野日誌,以供課堂討論及督導之用。
2. 個人作業:田野個案訪談報告。
3. 在期末成果發表會上發表小組之成果報告。

五、成績評量
1. 以各篇作業、課堂討論,及小組分工執行狀況,作為評量的依據。
2. 由修課學生自身、同組同學,及授課教師共同完成評量。

六、指定用書及參考書籍
夏林清譯(2000):《行動科學》。台北:遠流。
夏林清等譯(200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台北:遠流。
夏林清等譯(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陳玉君(2010):《撐:都市原住民勞動家庭的斷裂與連結》。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烽益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群學。
湯淺誠著,蕭秋梅譯(2010)。《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台北:早安財經。
Barbara Ehrenreich著,林家瑄譯(2010)。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台北:左岸文化。
Ruth Behar著,黃珮玲、黃恩霖譯2010。《傷心人類學》。台北:群學。



星期四, 12月 22, 2011

文化心理學與實踐12/22課程之外的協助

今天的課程有很多空間與文化現象的議題,在同學的資訊收籮之中,其實可以看見很多有趣的地方,但是由於今天的課程中,我自認為思考完整性,沒有處理的很好,一方面線索與論述的空間其實很大,一方面是可能需要仰賴一些文章才能協助大家參照前進。
於是我和慈宜討論一下發掘了兩個文章是有意義的,或許可以參照來看
目前不一定對應的很好喔,請見諒
一篇是以一個小吃攤所建構出來的視野
http://2010happyboss.twbbs.org/article/536.html
一篇是以一個區域型的空間再造為視野
http://www.ntpu.edu.tw/social/upload/P_120100924132401.pdf

兩篇文章不是張顯我認為什麼是應該要處理的問題,我絕無此意思。
是想讓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部分概念可以拿來思考的地方。
當然以上的文章尋找是以今天的兩組為基礎的

秦倫

星期一, 12月 19, 2011

「反思與社會實踐」選課說明會公告

「反思與社會實踐」選課說明會公告

授課教師:張慈宜
時間:2011/ 12/ 23 ()1230
地點:聖言樓851

說明:
1.     此課程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所補助的課程,為一門田野實作課程。受益於教育部的經費補助,此課程的師資陣容,除了開課教師之外,另有課堂協作教師及田野督導師資。
2.     由於修課名額有限(最高上限20人,理想人數1015人),請欲選修此課程的學生務必參加選課說明會。說明會上將有關於課程資訊及修課條件之重要宣布,並且成為學生能不能修到此門課的重要依據原則之一。

文化心理學與實踐1215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

星期二, 12月 13, 2011

參考文件-雞腿事件與醫學教育的民主化

這是12/12日課堂中,魯主任所提到的雞腿事件之參考文件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128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課堂錄影片段3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121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課堂錄影片段3

課堂錄影片段4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114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課堂錄影片段3

課堂錄影片段4

課堂錄影片段5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107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031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課堂錄影片段3

課堂錄影片段4

社會科學中的反思1024課堂錄影

課堂錄影片段1

課堂錄影片段2

課堂錄影片段3

課堂錄影片段4

課堂錄影片段5